2017年3月24日,我校与轿子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签订了《港澳免费资科大全—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建生物多样性科研教学基地》协议。根据协议安排,我校将与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开展生物多样性资源考察、研究、保护和本科生教学实习等工作。
2017年4月24—28日和5月20—23日,生命科学与技术系组织师生联合保护区管护局对轿子山景区及核心区周边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考察,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本次考察,共采集植物标本56号,其中蕨类植物10号,被子植物46号,共计224份标本。采集的标本将作为港澳免费资科大全和轿子山景区联合对植物进行挂牌的主要依据。
本次考察双方联合布设红外相机6台,拍摄照片近万张,成功拍摄到多种珍稀濒危动物。鸟类方面,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金雕(Aquila chrysaetos)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哺乳动物方面,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极危动物林麝 (Moschus berezovski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以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 动物小麂 (Muntiacus reevesi)的活动影像。
本次调查,还首次拍摄到赤狐(Vulpes vulpes)的照片。赤狐体长约80厘米,拥有发达的听觉与嗅觉,性狡猾,行动敏捷,喜欢单独活动。赤狐主要在夜晚捕食,主要以旱獭及鼠类为食。赤狐属中小型食肉目犬科动物,它的存在说明保护区内具有完整的生态链,推测应该有一个小种群,值得深入研究。本次考察的结果初步展示了作为“滇中第一山”之称的轿子山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值得深入调查研究。
除此次调查外,生科系还得到了环境保护部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的项目支持,对包括轿子山在内的禄劝县繁殖鸟类进行调查。该项目于2016年开始,将持续10年。去年,共布设调查样线10条,合计24.1km,共记录到鸟类14目41科118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金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为蛇雕(Spilornis cheela)、红隼(Falco tinnunculus)、红腹角雉、血雉和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
此外,生科系还积极与校外单位开展合作研究。通过与西南林业大学的合作已完成了轿子山旅游开发对当地农户影响的入户调查,目前正在统计分析数据。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合作正在对在轿子山新发现的哺乳动物新物种小猪尾鼠(Typhlomys nanus sp. nov.)进行行为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该物种模式产地为轿子山。
目前,轿子山作为昆明市重点打造的景区及距离昆明市最近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保护与开发的利用价值日益显著。项目组将围绕轿子山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开展持续研究以更好地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