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校团委、图书馆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图书馆报告厅联合举办“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学术报告会。学校党委书记陈世波、党委副书记张祖武出席指导,全程参加听报告。报告会结束后,黎素梅校长代表学校党政领导,传达了刚刚结束的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学校参加云南省教育厅更名大学答辩情况,并对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黎素梅校长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要有使命感、责任感。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有作为,要认真琢磨,如何出大成果。二要全面深化改革,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好,把各方面工作做好。要改革教学方法,不要满堂灌,要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和帮助。要注意总结提炼,深入思考如何出成果,做好优秀教学成果的培育。三要加强教研室建设和教学研究,要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和办法,积极主动找课题,使年轻老师少走弯路,争取多出成果。四要增强自信,坚定信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五要做好“艾思奇研究中心”的成立和研究工作,做出成果,做出特色。
黎素梅校长强调,学校通过省教育厅更名大学答辩,列入云南省“十三五”期间更名大学的两所高校,这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来之不易,全校上下一定要把力量发挥到极致,全力以赴“补短板”,争取更名成功。要在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和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奖培育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尽快补齐更名大学最大的“短板”。目前,更名大学的43项指标中,学校尚有11项未达标,其中与硕士学位授权点相关的就有7项,而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奖目前仅有1项。为实现重点突破,必须举全校之力,采取超常规手段,实现新的跨越发展。要加强与南京大学等高水平大学的合作,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引进高水平团队。全校上下要有紧迫感,增强忧患意识。
校团委、图书馆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校部分院系团总支书记、部分团学干部和学生代表200多人参加听报告。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董学荣主持。他首先明确了举办这次报告会的目的意义。他说,今天是一个十分特别的日子。98年前发生的那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青年学生的骄傲,在那场彻底地不妥协地斗争中,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自觉投身到工人运动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产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今年“五四”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政法大学视察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在全国高校师生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而今天(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199周年的日子,也是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1周年纪念日。在这样的日子里,举办“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学术报告会,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同时也为学校正在筹备的“艾思奇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足迹”展览和“艾思奇研究学术研讨会”营造良好的氛围。
这次报告会的主讲人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高鸣教授。他首先就如何看待民族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现实针对性,对待“五四运动”的不同态度和认识,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不要马克思主义等问题提出了“三点提示”。他说,如何理解这些问题,需要历史的眼光和视角。接着,他具体阐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时代课题。他说,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课题,这个课题解决了,就可以把历史大大推向前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时代课题,就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扣主题,高鸣教授追溯了前近代中国历史和近代以来东西方历史的巨大反差,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历史根源及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为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探索和抗争。然而,80年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一次次探索前进,却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才使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报告会后,马克思主义学院紧紧围绕迎接教育部特邀专家听思政课进行了安排,并就如何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增强实效、提高质量提出了思路和要求。